2022年的春天
曾经清零的疫情,卷土重来
上海也面临着疫情来袭的巨大考验
但不断涌现的抗疫故事令人动容
3月12日,上海静安嘉里中心(南区)
在完成48小时闭环管理后顺利解封
一片掌声
一句“欢迎回家,谢谢大家”
一盆代表着爱与祝福的郁金香
简单又不失温馨的解封仪式
让每个走出大门的人露出了笑容
短短一个小时
解除封控的700多位商场租户员工
分批、有序地走出商场大门
结束了48小时“集体生活”
现场视频↓
视频:上海静安
商场与租户守望相助
让700多人度过了一个难忘的48小时
20余户餐饮商铺免费提供爱心餐食
五星级酒店送早饭
“刚接商场需要进行封闭管理消息的时候,还是很慌乱的。好在有商场的帮助和租户间的支援,紧张的心情很快就纾解了。”说起过去的48小时,MU嘉里中心店店长李在琴表示,上海静安嘉里中心贴心地准备了睡袋、食物、洗漱用品等物资,周边的租户也一起共享物资“抱团取暖”,大家的帮助让自己和员工都感觉特别暖,情绪也特别稳定。
食宿是封控期间的“头等大事”。为了保证700多位封控人员的一日三餐和休息,负责商场管理的嘉里建设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将睡袋送到大家手中,同时组织采购充足的食物和水果,还及时将商场内播放的音乐更换成更加柔和的旋律。
嘉里建设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励哲表示,上海静安嘉里中心管理团队和租户是心连心的家人、伙伴。特殊的48小时里,安排好大家的日常生活,是整个团队全情投入去做的事情。让团队尤为感动的是,有20余户的餐饮商铺还自发给工作人员和其他租户提供爱心餐食。
O’mills就是提供爱心餐食的租户之一。店长刘绪红告诉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在商场里不停忙碌、奔波的身影很感动,就想着能不能也为大家平安完成封控出一份力。
“我们是做餐饮的,就决定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大家提供些好吃的,在和睦相处中度过这个48小时。”
静安香格里拉酒店也在早上特地制作了240份早餐,给租户和工作人员送上幸福的味道。
免费开放洗发、剪发、染发服务
面对48小时闭环管理带来的各种生活不便,热心的租户们又一次挺身而出。La Boum店长缪明明主动提出免费开放洗发、剪发、染发服务。
“我们就是想让大家在封控期间也能够方便地打理头发。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漂漂亮亮的,心情自然就快乐了。”
缪明明说,几乎南区所有租户都有店员洗头,看着大家有些沮丧地走进来,开开心心地离开,感觉特别骄傲和开心。
200辆出租车让人安心又感动
掌声、鲜花、祝福,中午颇具仪式感的解封瞬间,让大家都特别开心和轻松。
为了减少大家的等车时间,能够尽快回家,上海静安嘉里中心还在静安区政府的帮助协调下,调集了200辆出租车,护送大家安全回家。
除了封楼的商场
眼下,一起加油、共克时艰
也成为沪上各大高校
封校管控期间的最高频关键词
根据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统一部署,落实上海高校疫情防控工作各项要求,沪上各高校将从常态化疫情防控管理转为准封闭管理。
拥有徐汇和奉贤主校区的华东理工大学12日发布重要提醒称,根据国家和上海市疫情防控要求,徐汇校区继续开展相关人员及环境筛查,严格落实相关防控措施。“请广大师生员工遵循防疫要求,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不聚集,加强健康管理。”校方表示,疫情当前,师生平安健康是学校的最大牵挂,每个华理人都是防疫的责任人。“科学防疫,积极应对,听从指挥,团结互助,不恐慌、不懈怠。”
截至发稿时,复旦大学通知:今日20时起启动校园准封闭管理,时间暂定2周。
华东师范大学通报关于进一步严格校园管理的提示,称:“自2022年3月13日下午1:00起,普陀校区、闵行校区(含校外住宿区)同时启动闭环管理,人员只进不出,不进行跨校区流动,外校人员不得来校。两校区将视情况关闭部分校门,并暂停通勤校车。”据悉,学校在完成第1次全员核酸检测的基础上,将按要求尽快再组织第2次全员核酸检测。2次核酸均为阴性后,再转入准封闭管理。
特殊时期,身在海湾地区校园的华理艺研1班学子张轶然说,“这大概是奉贤校区开学以来最忙碌紧张的一个晚上吧,4个多小时的全员核酸有条不紊地进行,奔跑着的志愿者、拿着喇叭的老师、忙碌的医护人员……都在黑暗中闪闪发光,所以再晚再寒冷,依旧有人愿意守护我们。”
今天是上海交通大学校园闭环管理的第5天。“每位同学都在按照学校的防疫安排,切实担负起‘保护自己就是保护大家’的重要责任。”
交大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写给同学们一封信称,当前上海疫情趋紧,校园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为了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保障全校师生教职员工健康安全,有效阻断传播,“今天起我们将严格实施‘足不出户’管控措施。学校将调集力量在每个楼栋专门设立管理与服务团队,全力做好保障。”
从徐汇校区到闵行校区,校方表示,学校会加强物资储备,做好后勤保障,优化疫情防控相关的每一个工作环节,充分考虑和照顾好有特殊困难的同学。同时,“希望大家关爱同学,关心身边人,对身处抗疫一线的老师、志愿者、医护人员给予充分的理解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