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针对近日有媒体报道“澳洲珀斯铸币厂向上海黄金交易所出售“掺杂”金条一事,上海黄金交易所3月8日发布声明称,经查,该报道的内容背离真相,已经构成对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名誉侵权。上海黄金交易所称,相关方应立即停止侵权。上金所将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从声明来看,其他方面都不需要关注,或不需要投入太多的关注,而是“内容背离真相”这句话。那么,如何来理解这句话呢?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掺杂”金条事件为假,不符合真相;二是“掺杂”金条出售到上海黄金交易所为假,不符合真相。
先来看第一个方面,媒体披露的消息是,“掺杂”金条事件是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7日在其调查节目中披露的,不仅报道了“掺杂”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为什么要“掺杂”的原因,“掺杂”后对金条的影响等,还透露了珀斯铸币厂可能面临价值87亿澳元(约合400亿元人民币)的金条被召回结果。报道还运用了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珀斯铸币厂内部人士的观点,这是“最高级别的丑闻”,相关责任人可能面临5年的监禁。也就是说,媒体报道的是有鼻子有眼的,应当不会为假。否则,露珀斯铸币厂也不会放过澳大利亚媒体,不会让这样的消息传播到中国。更重要的是,露珀斯铸币厂有没有造假,是否遭受处罚,应当与上海黄金交易所没有任何关系,真相如何,也不应当由上海黄金交易所来回应。所以,上海黄金交易所所说的“真相”,应当不是露珀斯铸币厂的“掺杂”金条问题。那就应当是第二个方面,那就是上海黄金交易所是否交易了露珀斯铸币厂的“掺杂”金条。因为,在澳大利亚媒体的报道中,有这样一句话:在试图向最大买家掩盖其出售“掺杂”金条这一真相后,将面临……,那么,上海黄金交易所有没有交易报道的“掺杂”金条呢?最新报道是,珀斯铸币厂已经做出回应强调,出售给中国客户的金条的黄金纯度和价值没有任何问题。在任何时候,珀斯铸币厂生产和销售的一公斤金条都至少含有99.99%的黄金,符合其规格。珀斯铸币厂同时表示,2021年9月,珀斯铸币厂曾被告知,其一些一公斤的金条不符合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非黄金规范。上海黄金交易所的规格要求非黄金成分,即金条的0.01%,含有不超过50 ppm的银。对此,珀斯铸币厂立即启动了对其精炼做法的审查,实施了新工艺,以确保一公斤金条的平均最低黄金纯度为99.996%,并于2021年12月生效,实现了一公斤金条中的非黄金成分最高为0.004%,符合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非黄金规范标准。
也就是说,“掺杂”金条现象确实发生过,只是经过厂方的工艺改造,已经纠正了。那么,在纠正之前,是否有这样的金条流入民间呢?有没有召回呢?如果没有,媒体的报道也不算完全有错。同时,在执行新工艺后,有没有不符合新工艺的“掺杂”金条夹杂在其中呢?上海黄金交易所的抽查率多高呢?显然,需要上海黄金所做出全面的回应,而不是一句“内容背离真相”的含糊其辞。
这也意味着,在真相没有全面披露,事实没有充分表达的情况下,要求相关方“停止侵权”,显得有点勉强。因为,报道此起事件的媒体,也不知道自己到底侵犯了上海黄金交易所哪方面的权利,在哪个方面必须停止侵权。如果报道的情况不属实,上海黄金交易所应当如实写清楚,从而给媒体改正、纠正的机会。否则,就会给人以吓唬媒体的感觉,很难把问题解决好,把矛盾处理好。
所以,面对此事,希望上海黄金交易所能够直观清晰地把问题说清楚,把“真相”全部讲出来,从而让舆论和观众通过真相了解事实的本来面目,而不是全部在迷雾中“猜猜猜”,在恍惚中“问问问”,甚至产生各种谣言。要想谣言不出现,就必须让真相跑在前。“内容背离真相”的说法,实在太抽象,也实在缺乏可以判断的落脚点。对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消息或事件,把真相说得越透彻、越清楚,谣言就会越少,理解和支持的就会越多。反之,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谣言,会有各种各样的疑问,会形成各种各样的追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