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有肾病就会想到肾虚,也有很多人有点腰酸腰痛也马上想到是不是肾虚,会不会得了肾病,腰子有问题。其实以上的想法并非完全正确。
(资料图片)
据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何立群介绍,一般我们讲肾(脏)病,是一个西医的说法,它是指解剖学上的肾脏产生的疾病,俗称腰子病。肾病有很多种,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尿路感染、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也有其他疾病导致的肾病,其临床表现各异,可以表现为少尿浮肿、泡沫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尿频尿急尿痛等一个或多个症状。也有很多病人得了肾病,但没有明显的不适感,直到后期病情严重才发现,所以肾脏病临床表现常隐匿,是健康隐形杀手。
肾虚或肾亏,是个中医的概念。中医的肾更多是从功能上来定义的,与西医的肾有相似之处,但它的含义更广。中医认为肾藏人体的精微物质,主宰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维持着人体的水液代谢平衡,保持呼吸的均匀,调节大小便,与骨、头发的生长息息相关。肾虚主要表现为以上功能的不足,如遗精早泄、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耳鸣耳聋、健忘、潮热盗汗、水肿、小便不利等。
有些肾病病程比较长,反复发作或经久不愈,中医认为久病会耗伤人体的气血精液;再加上肾病一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和(或)血尿,这些中医认为精微物质的丢失,就会出现肾虚的表现。但是有些人出现肌体水肿,它也不一定是肾病,可以是心脏病或肝病的水肿,也可以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水肿。
因此,不能简单的把肾脏病与“肾虚”或“肾亏”划等号,得了肾病时不要以为是肾虚而乱吃补药,有肾虚表现时要提高警惕,最简单的方法是做个尿常规检测,或就医排除肾脏病。
冬令进补,最宜补肾,因为中医认为,冬季是最适合养肾的季节。但是补肾不可盲目,应该根据自己的病情和体质辨证施行。
据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何立群介绍,冬主藏,自然界的阳气收敛,生机潜藏,人体顺应自然界变化,应将各种营养物质藏于体内,进补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冬季是中国人传统的进补佳季,不仅有食疗药膳,还有膏方滋补。不少人在这个时候想要补补肾,特别是有肾病的人群,更希望通过冬季补肾能将肾脏补补好,从而延缓病程,增强体质。
祖国医学认为,冬季属水,对应肾脏,因此,冬季是补肾的最佳季节。补肾因人、因病而宜,不可人云亦云,盲目跟风。无论是食疗药膳还是膏方,进补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选择适合的人群
补肾是针对肾虚的人群而言的,但中医所说的肾虚,与现代医学的肾炎、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等不是同一个概念。尤其是慢性肾病急性发病期、肾功能衰竭,不适合进补。我们一般的食疗进补都以鸡鸭鱼肉为主菜,这些都是高蛋白食物,很多肾病患者对蛋白质的摄入量是有限制的,就不能盲目进补。
了解了补肾的这些细节问题,您在进补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取得满意的效果。
何立群教授介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肾病科,医学博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医案分会副会长。
根据体质辨证进补
一说到补肾,恐怕很多人就会想到壮阳。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壮阳确实是补肾的一大方法。但是,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并非个个都需要壮阳,补肾也不止壮阳一法。补肾之前,首先要辨证,是阳虚还是阴虚,抑或是气虚。阴虚者宜养阴,用太子参、西洋参等,忌温阳、壮阳,不可用附子、红参,否则会加重阴虚火旺之象,容易上火,进一步耗伤阴津,使阴虚更甚。而肾阳虚者,可以适当吃点红参、肉苁蓉、鹿角胶等;气虚者宜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等;腰酸者可加牛膝、川断、杜仲等。
睡前服用易吸收
一般进补的时间为早上空腹和晚上睡前,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早上空腹食用补品、补药。其实晚上睡前进补更合适,因为吃完之后睡觉,不再运动了,会更便于吸收,将精微物质储藏在体内,符合“藏”的原则。
胃口差、腹泻时不宜进补
如果最近一段时间胃口比较差,没有食欲,舌苔厚腻,则不适合进补,因为补了也不容易吸收。如果出现腹泻,也不宜进补,否则也会影响吸收。遇到这种情况,建议先调理肠胃,肠胃消化、吸收功能正常了,进补才有效果。
天越冷效果越好
夏季阳气升发,我们很少吃滋补的东西,因为即便补了,也很容易散发出去,利用率比较低。而冬季阳气潜藏,补药的精华可以储藏在体内。因此,刮风下雪,冷空气来临时,最适合进补。
标签: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肾病综合征 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