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书院镇外灶村,首先是一大片金色的稻田出现在眼前。稻田映衬着纯净的蓝天,远处时不时有16号线列车飞驰而过,形成别样的乡村美景。
(资料图)
这个曾经寂寂无闻的村庄,如今正大步行进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进入了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冲刺阶段。在乡村美景之外,花卉基地、科创田园、书院工坊商业体等产业项目也一一落户,努力让村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
引入“下金蛋的母鸡”
外灶村位于书院镇中东部,紧邻临港大道。外灶的得名是因为曾经这里是沿海地区制盐之地,砌灶烧煮有“外三灶”“里三灶”,外灶村由此而来。虽然历史久远,但这么多年来,远离城区的外灶村却一直寂寂无闻。
变化始于一系列乡村振兴的相关建设。“村庄要发展,必须得有抓手、有产业。”外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汪敏说。而随着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的建设推进,外灶村迎来了机遇。
2019年,外灶村成功创建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同年获评上海市文明村称号。这让外灶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也让外灶村开始崭露头角。2021年,外灶村又被列入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计划,这让外灶村迎来了腾飞的机会。
乡村振兴,产业在哪里?外灶村首先定下了花卉基地的目标。为此,外灶村两委班子专程到崇明去看智慧生态园,看花博会。“我们要干的就是把智慧生态园搬到外灶。”汪敏说。
之后,外灶村引入了兰桂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以盆栽花卉、窗阳台花卉以及市政四季花卉为主的规模化生产基地,探索育、产、销一体模式。如今,这个花卉基地已经初具规模。记者采访时,钢结构的玻璃温室里,一群本地村民已经上岗,忙着侍弄一排排的盆栽花。
除了花卉基地,外灶村还把现代村落经济发挥到极致。在村里转一圈,科创田园、书院工坊商业体、农联体网销平台都已基本建成,而这些,都是村里绞尽脑汁挖掘的资源。
科创田园所在的几幢楼,曾经是村里的存量厂房仓库,没有太多产出。经过与上海临港浦东新经济公司合作打造,这几幢旧厂房仓库摇身一变,将成为融企业总部办公、商业洽谈、餐饮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科创商务园。
书院工坊商业体所在的地方,曾经是农贸市场。现在,这里建起了3500平方米的一幢楼,计划引入生鲜超市、餐饮等,还引入上海电力BIPV低碳技术,打造乡村碳中和生态循环示范区,继续满足百姓需求的同时,使其有更大产出。
在大片稻田中间的乡间小路边,还有一幢小楼,与稻田融为一体,这里是农联体网销平台。汪敏介绍,先期已吸引七八家农业企业进驻,同时通过直播带货推广推销本土农产品、文旅产品。
用内涵提升幸福感
除了有产业,如今的外灶村一弯弯清渠碧波荡漾、一条条水泥路宽阔笔直、一排排楼房整齐排列,俨然成为了景点,还安排上了观光电瓶车、讲解员。
“在示范村建设过程中,外灶村结合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思路,明确了‘科创田园,花香外灶’的主题,努力把外灶打造成兼具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的国际大都市新农村,让农业有干头,让农村有看头,让农民有盼头。”汪敏说。
因此,在创建过程中,外灶村还努力推动核心区农宅风貌修缮,打造特色鲜明的江南盐文化乡村风貌,并建了22处主要路段节点景观,其中包括6处盐文化小景观,可谓移步换景。
村民潘阿姨看着家门口的风景,感慨地说:“这段时间村里变化太大了,不仅宅前屋后干净了,景色也变美了。”
此外,经过改造的外灶村为老服务中心也已经运行,为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日间照料、综合康养一站式服务。村综合服务中心也进行了改造,最大化满足村民日常办事需求。村里还翻新修建完成了两处百姓健身小广场,同时打造休闲步道、配套绿化等设施,方便村民们开展各类休闲健身活动。
完善村规民约,培育院落文化,倡导文明新风,则是为了夯实村民自治基础,助力乡村振兴。在2019年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中建成的“外灶记忆馆”,在此次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中也进行了重建,作为外灶村乡风文明重要承载,汇入更多外灶历史,引入更多外灶故事。
乡村振兴带来实在回报
如今,外灶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总体完成进度超过了90%。比如,已完成村内主要道路升级改造约10公里,核心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完成,水环境整治项目全部完成,公共空间建设项目完成进度95%,完成农宅风貌改造175幢等。
产业项目中的高标准花卉基地、科创田园、书院工坊商业体、农业产业联合体建设也都已进入尾声。
曾经,村民对如此大动干戈也有质疑。比如,把曾经的菜场变为书院工坊商业体,村民会问: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汪敏告诉村民:“那个大楼里就有一平米是你们家的,这些项目都是一个个下金蛋的母鸡。”
“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村里增加固定资产3000万,这是外灶村成立以来集体资产的2倍。”汪敏说,“有了项目后,以后每年村里都可以收取固定的租金收益、设施设备租用收益,同时还为村民提供了近一百个就业岗位,这都是给我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我相信,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外灶会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