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螳螂观察
作者 | 鲸胖胖
(资料图片)
以ChatGPT、Midjourney、文心一言等为代表的AIGC产品,已经在全球掀起新一轮的AI技术变革新浪潮,再度刷新了人们对AI的认知,多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和生态必然在未来会被彻底重构。
前不久,36氪就测使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软件开出首家AI淘宝店——卢咪微LumiWink。AI在取名开店、店铺设计、产品营销等全程动作展现出来的行云流水般的速度和效率,在让人惊呼其高效生产力。
随即,IBM首席执行官阿文德·克里希纳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非常笃定地放言“五年时间里,30%的后台部门岗位将被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取代”。
对于电商行业来说,目前尚且在学习阶段的AIGC产品,展现出来的能力与效率,必然会带来新的行业想象力。但与此同时,的、“美工、运营、客服这些岗位都要失业了”的舆论声也甚嚣尘上。
从这个现象来讲,AI技术突破重塑电商行业的未来,必然是以不少基层岗位的“失业”换来的吗?
Prompt:驾驭AI的“咒语”
AIGC产品引发的技术讨论热潮与失业焦虑,来自于AI已经实现的两项突破,一是对语言的理解并生成内容,如ChatGPT;二是根据对语言的理解来创造图像,如Midjourney。
两者都是妥妥的生产力级别的技术。从目前大众对其的肯定与期待来看,AIGC未来的前景似乎不亚于蒸汽革命带来的“日月换新天”。
早在科技风潮从大洋彼岸刮过来之前,旧金山一家金融科技公司的产品设计经理,在不具备任何写作和插画技能的情况下,用ChatGPT和Midjourney,创作了一个儿童绘本,亚马逊KDP平台自助出版了这本书。
具体的过程,也成了从事电商视觉设计的希希,如今日常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为设计经理,希希负责了公司代运营的不少国际品牌的整体视觉设计工作,从设计提案,到具体的落地,ChatGPT和Midjourney贯穿始终。
比如在提案的PPT环节,希希先用Prompt让ChatGPT给出一个整方案,“虽然都是一些放之四海皆准的文字,但逻辑框架是我需要的,帮我省下了一些写结构的时间”。
对于希希来说,更实用的则是Midjourney为设计环节提高的效率。
“针对自己想要的风格,给Midjourney垫几张素材图,再用较为精准的Prompt丢进/blend命令进行生成,效果图Duang一下就出来了,自己再拖进PS精修就行了。不满意的话,多刷几次,或者调整Prompt就行。”
可以看到,ChatGPT和Midjourney提升希希工作效率的关键在于,用Prompt驾驭这一颠覆社会的技术。
Prompt可以理解为控制AI的指令,在AIGC产品里,Prompt的价值在于引导其更为精准地生成自己想要的内容。
但是,对于设计来说,脑子里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创意,要让Midjourney变成能直观呈现的图片,不仅需要一大串精准的Prompt,还需要不停地调试,将脑子里的抽象创意输出成喂养AI的Prompt 。
有时候,一个Prompt的差异,Midjourney生成的图片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这也是为什么,伴随着对于AIGC的火爆,衍生出了Prompt Engineering的说法。
无论未来AIGC领域能发展成什么样,起码在Prompt无法全自动化生成的现阶段,无论是ChatGPT还是MidjourneyPrompt还是其他AI产品,要真正发挥其威力,还无法离开背后投喂Prompt的人。
生产力,还是生产工具?
可以预见的一个未来就是,Prompt必然会随着AIGC的商业化进程而降低门槛,甚至能进化成如同日常对话一样直接与AI沟通。
就如同输入法的迭代,从最初需要背字根的五笔输入,到现在已经能够发一段语音就直接转换成文字了。
虽然“AI就是生产力”的期许,造成了电商行业众多基础脑力劳动者的失业焦虑,但在「螳螂观察」看来,无法技术发展到哪个阶段,AIGC产品永远无法直接成为带来电商生态大爆炸的直接生产力,只会是有基本功的人手里的生产力工具。
做了8年跨境电商卖摄影器材周边配件的个体户小王就表示,尝试过用ChatGPT做产品文案输出、竞品分析等工作,但“ChatGPT写的产品标题、文案,看着像那么回事,但实际转化很低”。
比如,小王想推荐一款碳纤维三脚架,要突出又轻又稳的特质,ChatGPT只会如实根据数据给出说明书式的文案,却无法写出类似“2瓶矿泉水的重量,能抗户外大风天”更具感知力的文案。
但这样的文案若要训练ChatGPT输出,需要给Prompt的那个人,本身就具备极高的文案素养。因而,在AI还不具备如此能力的现阶段,就如小王所言“有这个功夫自己早写完了”。
做宠物品牌的设计师凌凌,也深觉AIGC产品要真能抢走电商行业部分从业者的“饭碗”,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凌凌负责的品牌,经常要做根据不同品宣、促销等需求,做各种风格的插画。她表示,想借助Midjourney高效做出惊艳的图,前提还得看设计师本人的专业功底有多深,能给出多具体、多专业的Prompt。
如果想要得到一只可爱的猫咪实拍图,在很多普通人的想象中,或许直接告诉Midjourney需求就行了。但实际是,凌凌给出的Prompt,不仅会精确到如何构图布局,细节氛围,还会涉及到需要Midjourney模仿用什么相机、快门光圈数值等等。
这些,对于没有思维、没有创意能力的AI来说,即便通过无数大数据的投喂,也仍然无从抵达的彼岸。
当然,不管是小王还是凌凌,都十分肯定AIGC产品带来的效率提升,帮助他们从基础的重复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好地去投入到只有人能做的创意工作中去。
这也是整个社会层面对AIGC产品大为追捧的最积极的意义。
搭上了ChatGPT快车的吉宏股份,就宣布过一组数据:自接入ChatGPT接口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完成1w+新品的上新,输出新的广告文案7W+,处理图像素材2W+,接手客户闲聊与安抚对话10W+......
这样的数据背后,真正有价值的选品、文案有多少虽然无法得知,但对各岗位业务人员工作效率的优化是一定具有提升作用的。就如同小王、凌凌等业内人士对AIGC产品的肯定一样。
或许,自每个新技术出现之前,都会有一批激进的新技术拥趸,会不遗余力地鼓吹技术对人类岗位的取代。从蒸汽革命之后的大机器出现,让无数体力劳动被替代之后,每一次科技的进步,都会伴随着对应领域的“失业焦虑”。
但实际上,无论日新月异的新科技如何精彩纷呈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却从来没有真正从人类手中抢走过“饭碗”。马车夫消失了,但司机出现了;流水线上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了,但操作机器、计算机相关的岗位越来越多了。
有脑子、有智慧的人类,总能一次一次地进化成能驾驭新科技的“魔法师”。
而AIGC对电商基础岗位“抢饭碗”的论调,应该产生的最大焦虑,或许该是如何好好习得“咒语”。
“人性的35秒”
从现阶段的市场反应来看,对AIGC成为趁手工具的期望度很高。
比如国内最为完整的大模型百度文心一言,目前就吸引了以电商零售、媒体等行业为主的15万企业加入内测。其中,内容创作、智能客服、办公提效是高需求场景。
即便只是传导劳动的工具,AIGC产品想要真正助力生产力的提效,也还需要解决不少问题。
比如希希和凌凌所使用的Midjourney,都存在严重的版权问题。据她们了解,Midjourney目前用于训练的图库全部来自于互联网,并未登记作者和版权所有者。
正如凌凌吐槽的,在Midjourney,实现皮克斯、吉卜力、迪士尼等“画风自由”,成为梵高、莫奈、马蒂斯等大师,都只需要一秒钟。
在AI训练使用的图库知识版权尚不清晰,合法性存疑的情况下,目前使用相关产品产出内容,就等同于网络上所说的“AI就是强盗”。
即便图片产出了也还有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Midjourney生成的图,版权属于开发公司,还是喂养Prompt的用户?如果两个竞对品牌的设计师,用差不多的Prompt生成相似度非常高的图,只是根据不同的品牌调性人为做了少量修改,就能成为独立的作品吗?
AIGC产品在做数据训练的时候,存在的问题还不仅只是侵犯版权。泄露隐私、信息造假等也是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大问题。
因此,AIGC产品想要成为拉动生产力大跃进的趁手工具,亟须确立完善的法律法规立,确保其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另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则是,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迭代,被视为最客观、最理性、最有逻辑的这门新技术,会不会成为主导人类行为的准则。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电影《萨利机长》对这个问题已有过探讨。
有40多年的飞行经验的老机长萨利,将完全丧失了飞行能力的飞机,迫降在哈德逊河上功拯救了155条生命。但调查组却根据模拟器给出的结果,认为飞机本可以返回拉瓜迪亚机场,并不必在河上迫降,让全机人员处于等待救援的危险中。
虽然最后萨利提出要给出“人性的35秒”反应时间,而模拟器在多了35秒之后确实无法返回拉瓜迪亚机场,但在这个过程中,萨利经受的是一生的飞行经验,被不会出错的冰冷AI全盘否定,并主导调查组作为人类的行为。
这样的事件虽然在目前的现实生活中少有,但随着AIGC在商业领域的广发应用,作为一个能根据一直条件推导出“新内容”的跨时代新技术,很难不担心被话语权在握的人们拿在手里,当作审判技术背后打工人的尺度与武器。
历史的车轮谁也挡不住,世界欢迎AI的加入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但没有人会允许车轮在人类的世界里随意碾压。
只有AIGC本身有了规范发展,抢电商行业或者其他别的行业的“饭碗”,这样的论调才能立得起来。虽然本身就是人类给“饭碗”的AI,可能永远都做不到。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