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正成为商业领域的热词,成为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新引擎。10月25日,北京商报记者在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媒体通气会议上了解到,北京市顺义区、朝阳区等将聚焦商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经济等。“数字经济”“数字化”等科技元素也不断应用在商业、文旅活动中。对于传统商业企业而言,数字化升级,是渠道融合,也是供应链的升级,在变化中,消费者能与企业产生更多的互动,升级消费者的体验。
带动全域消费升级
北京市各区接连发布区域内关于助力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行动计划或规划,“数字经济”“数字化”成为其中的关键词。
海淀区副区长林剑华表示,海淀区将打造“数字+”科技消费新范本,依托数字科技资源优势,区域数字消费市场活跃,对全区服务消费的贡献约50%。海淀区将进一步升级数字消费空间,创新服务消费数字化新业态新模式,保持数字消费引领地位。
同时,海淀区将加快数字货币应用试验区建设。目前区内已有超市发、翠微百货等超5000家商户支持受理数字人民币。
在数字消费创新孵育行动中,海淀区还将发展信息消费,促进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文旅等新兴消费业态发展,培育3-5家数字消费、数字贸易领域的领军企业。
大兴区也将发展数字贸易。大兴区副区长周冲指出,该区突出“临空特色”培育,打造国际消费的新标杆,将依托“三区”建设,发挥保税免税、跨境及交通枢纽等综合优势,着力发展临空特色突出的国际商品消费、会展消费、免税商业、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打造面向海外、辐射津冀、引领全国的高端消费聚集区。
此外,顺义区副区长李向英表示,顺义区将开展带动全域消费升级行动,培育打造“一核三圈”消费格局,以空港商圈为核心,辐射带动顺义老城区传统商圈、新城商圈、河东新市镇商圈发展,优化交通网络布局,推动商业时尚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激发文化旅游和体育消费潜能,成为国际消费“引进来”、国内消费“走出去”的重要门户。
向实体商业赋能
伴随线上支付、品牌体验等模式落地,数字经济与实体商业从各自独立走向全面融合。在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数字化、数字经济等与传统实体商业密不可分。
朝阳区副区长杨蓓蓓指出,该区将打造国际时尚消费中心、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跨境免税消费中心、数字化消费体验展示平台,全面释放内需消费潜力和国际市场吸引力。
其中,数字化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未来五年,海淀区将打造公主坟-五棵松沉浸式数字消费体验区;大兴区将突出“数字赋能”发展,培育区域消费新动能。紧抓数字经济发展契机,强化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渗透应用,推动技术、管理、商业、贸易等领域的各类创新,加强在线消费、智慧消费、平台消费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培育。
此前,2021年北京市商务工作报告指出,北京将实施数字赋能行动,倡导智能消费,拓展社交电商、网络直播卖货、云逛街等消费新体验。北京深入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鼓励推广新零售、无接触配送等新模式,带动更多商贸流通企业、老字号企业创新转型。鼓励连锁超市企业进入社区布设自提点。探索餐饮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推动餐饮商户开展经营管理、营销推广、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数字化改造。
传统商业数字化改造已经“起步”。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发布的《百货及购物中心数字化转型白皮书(2020)》(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百货及购物中心的数字化深度参差不齐,数字商城业务量还较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总体不足,数字化运营能力不够。
打造便捷多元消费场景
打开小程序了解王府井大街内的品牌商店位置、优惠,午休前20分钟订好奶茶、休息时再到店自取……这种在北京随处可见的便捷、多元消费场景,背后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在《白皮书》中指出,数字化可以强化线下优势。例如,消费者通过商品在线提前了解商品,无感停车便利消费者通行。另外,也方便线下导购与消费者建立情感链接,通过社群或社交工具,导购与消费者建立更深度联系,看到导购分享新品,不用微信转账,顾客可直接在线下单,直接使用优惠券,消费透明、订单物流全程可追踪。
同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杨德林认为,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过程中,要以消费者为中心,不断创造和解决消费者的需求,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商品服务,从而为经济发展和消费者共同创造最大的价值满足。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推动我国实体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并利用“分工+协作”的协同创新形式开展合作化探索,挖掘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潜能。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体系充分并有效地融合一体,以此来满足整个产业链的高质量经济发展要求。
广东财经大学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副院长王方方指出,未来理想中的数字化转型,将是企业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充分融合,充分达到较高水平的智能制造,也就是能够推进企业在生产层面的智能化,在设计层面的个性化,在服务层面的精准化,在管理层面的数字化。(记者 王维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