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独立 穿透
【资料图】
再次点石成金?
作者:蒙多
编辑:吴双
风品:令煜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距离敲锣,智翔金泰再进一步。
6月14日,智翔金泰股票发行结果公告显示,网上投资者缴款认购的股份量2218.2万股,认缴金额8.4亿元;放弃认购量414.14万股,放弃认购金额1.57亿元。网下缴款认购量为6271.66万股,放弃认购数量为0。
虽然,网上、网下投资者放弃认购股数全部由保荐人包销。414万股遭弃购,仍让舆论有些嘀咕,市场在观望什么呢?
1
最终募资低于预期 “流血”上市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一家创新驱动型生物制药企业,智翔金泰主营业务为抗体药物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在研产品为单克隆抗体药物和双特异性抗体药物。
所处赛道足够前沿、不缺资本热度,但公司业绩还未扭亏。
2020年至2022年,智翔金泰营收108.77万元、3919.02万元和47.52万元,净利为-3.73亿元、-3.22亿元和-5.76亿元,合计亏损12.71亿元。营收起伏波动,净利持续亏损。颇有些“流血”上市感。IPO融资的紧迫性不言而喻。
从披露中签结果看,智翔金泰本次发行价为37.88元/股,预计发行总规模约34.73亿元。相比其提出的39.80亿元募资目标最终值有所缩水。不过,按最终发行价计,对应市值仍超138亿,符合第五套上市标准。
目前看,市场最大顾虑便是造血能力,何时能跑通商业化闭环、进而扭亏?
勿怪苛求。据中国网报道,智翔金泰按照第五套标准上市,该标准明确规定:若是上市前自上市之日起第4个完整会计年度起出现两种情形中的一种,相关公司将触发退市程序。
其一,相关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前或者之后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或者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前或者之后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
其二,相关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或者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
智翔金泰旗下在研产品虽有12个,却仅GR1501提交了新药上市申请。
按照智翔金泰给出的产品规划,未来三年首先要争取推动旗下核心产品GR1501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适应症2024年初获批上市,中轴型脊柱关节炎适应症2025年获批上市;推动旗下核心产品GR1801疑似狂犬病病毒暴露后的被动免疫适应症在2025年获批上市,并据此组建商业化团队。
换言之,即使上市成功,也非高枕无忧,何时形成商业闭环、成功扭亏,还看后续在研产品的商业化表现。
2
三年研发费近10亿 两项目终止
精准度、高效性赛跑
说千道万, 产品竞争力是成败关键。
客观而言,智翔金泰在研发端足够努力。2020年至2022年研发费分别为2.36亿元、2.95亿元和4.54亿元,研发支出三年累计9.85亿元。
不拼也不行。
以用于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适应症的GR1501为例,面临18个已上市生物制品的直接竞争和14个在研生物制品的潜在竞争;用于治疗中轴型脊柱关节炎适应症,将面临18个已上市生物制品的直接竞争和8个在研生物制品的潜在竞争。
公司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GR1801,主要竞品为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马抗狂犬病血清和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其中,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共18个药品获批上市,马抗狂犬病血清共3个药品获批上市,用于狂犬病毒暴露后被动免疫的单克隆抗体,有1个药品获批上市及2个在研竞品。
可以说,在研也是一场时间赛跑、精准度高效性前瞻度赛跑,不止一个简单资金投入。
也有失败案例。如2022年3月终止了GR1405和GR1401项目研发。
其中,GR1405为抗PD-L1单克隆抗体药物,截至2022年9月30日,共有14种PD-1/PD-L1通路单抗药物商品在国内获批上市,同时有多个该类型药物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由于PD-1/PD-L1通路单抗药物竞争激烈,智翔金泰最终决定终止了GR1405的开发。
另一终止的GR1401项目为抗EGFR单克隆抗体药物,由于GR1401的研发策略为未来与GR1405联合用药,智翔金泰在终止后者的同时,也终止了GR1401开发。
这两个项目分别处于临床II和I阶段。截至2022年12月底,智翔金泰累计投入分别为16240.03万元和5325.53万元。
此外,上交所在问询函中曾对公司旗下产品是否存在同业竞争发出质疑。
据悉,智翔金泰GR1803(抗体药物,适应症为多发性骨髓瘤,I期临床)和GR1901(抗体药物,适应症为急性髓系白血病,I期临床)与实控人共同控制的精准生物研发管线中的C-4-29(CAR-T药物)和C-2-X(CAR-NK药物),存在适应症相同且适用患者无法区分的情形。
对此,智翔金泰称,鉴于多发性骨髓瘤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每年新发患者较少,且GR1803和GR1901均预计在2030年及以后上市,C-4-29和C-2-X与智翔金泰不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同业竞争。
3
无息借款、关联交易
能否再次点石成金?
深入招股书,以往一些内控瑕疵也需企业警惕。
比如资金拆借。
报告期初,智翔金泰曾向控股股东智睿投资拆借38618万元。2020年和2021年,智翔金泰又分别向智睿投资借入21970万元、7332万元,归还18005万元、49915万元。到2022年,相关拆借款项已结清。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借款并没有支付利息。招股书表示,为公允地反映公司经营成果,公司根据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一年以内(含一年)4.35%确定的利率,对上述净拆入金额计提财务费用,并贷记资本公积。
考量在于,上述操作是否合理?资本公积若在日后转增股本,是否会影响其他股东权益?
再看关联交易。
比如,智翔金泰2021年曾与智飞生物发生关联交易。通过向智飞生物子公司提供新冠疫苗关键物料国产化替代研究及CHOZNGS商业许可的转授权,获得收入3900万元。
再如,与智睿投资签订长期租赁合同,向其租赁研发楼、职工公寓,并向其支付对应的水电费。2021年6月前,智睿投资为智翔金泰无偿提供职工公寓。为规范运作,双方2021年签订了长达十年的职工公寓租赁合同。
透过股权结构可知,智翔金泰实控人为蒋仁生,控股股东智睿投资直接持有智翔金泰72.73%股权,由于蒋仁生100%控股智睿投资,其也成为智翔金泰实控人,握有72.73%表决权。
伴随智翔金泰敲锣在即,蒋仁生即将收获第二个IPO。只是,能否像“疫苗龙头”智飞生物般点石成金、持续受到热捧,智翔金泰依然在价值自证路上。
本文为首财原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