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效啦!”
【资料图】
4月15日晚
“保屯路211弄项目”基地
响起长久而热烈的欢呼声
红色签约板上,98.29%的数字醒目而喜人。这标志着“保屯路211弄项目”在签约首日就实现了高比例生效,迎来了开门红。这也预示着黄浦区旧住房成套改造的序幕全面拉开。
4月17日,保屯路211弄12号—15号、16号—17号、22号—25号、30号—33号、36号旧住房成套综合改造(拆除重建)项目(以下简称“保屯路211弄项目”)签约仪式举行。区房管局、半淞园路街道、南房集团,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来到项目现场,为签约居民们送上了最诚挚的祝福。大家相约2026年,回搬新房,开启圆满新生活。
签约现场的“意想不到”
“小蒋,真心感谢侬!”4月15日,在热热闹闹的签约现场,正在接待居民的经办人蒋如麟,猛然抬头间,看到12号的居民老方,向自己递上了一面锦旗,多少有些错愕。
左为蒋如麟
正是在这样的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全心为民下,“保屯路211弄项目”终于迎来了生效。目前,居民们的搬迁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展开。
在不久的将来,这片原先破旧的小梁薄板结构房屋和不成套房屋,将重建为4幢5—7层的住宅,通过抽户释放部分空间,为回搬的每户居民配备独立的厨卫空间,实现成套。同时,还将通过增加阳台设施,开发地下空间,增设现代生活设施以完善电梯住宅小区配套设施等方式,全面提升居民居住品质。
屡次和自己“面红耳赤”的老方,为何在搬走之际要送来这面“挺突然”的锦旗?蒋如麟有点不解,记者也有点好奇,决定走进老方家一探原委。
斑驳脱落的墙壁、堆满杂物的过道、藏污纳垢的合用厨卫,跟随老方来到12号3楼,记者的第一印象就是破旧和脏乱。“作为普通老百姓,能实现拆除改造,享受到政府的‘阳光’,内心非常激动和拥护。”老方妻子徐明倩告诉记者,一家人,对于这一天,真的盼了很久。
要成功实现成套综合改造,无疑,意愿征询是最关键的环节,也是最难的环节。俗话说,百姓百姓百条心。如何将351证居民的心拧成“一股绳”?这考验着项目组的每个人。
去年12月,居民们盼来了该项目的第一轮意愿征询。签约现场,墙上那贴满“同意”的小红点,“99.43%”的高比例同意率,突显着居民们改善生活环境的迫切心愿,更彰显着“保屯路211弄项目”组的心血和努力。
如今,在不足5个月的时间内,项目的二轮意愿征询在签约首日即达到了98.29%的高比例。能跑出这样的“加速度”,最关键的还离不开一些重要“法宝”。
细数这些“法宝”,统领的应是党建引领,推进的是人民民主,凝聚的是部门联动,支撑的是法治保障,牵动的是为民便民。在区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区房管局、半淞园路街道、南房集团凝心聚力,充分利用各自优势,筑牢做实群众工作,在前期沟通、计划立项、方案编制、协议签订、项目建设、居民回搬等问题上反复琢磨推敲,大家的目标始终只有一个:让居民的获得感更强,满意度更高。
意愿征询的“加速度”
“保屯路211弄项目”是自《上海市旧住房成套改造和拆除重建实施管理办法(试行)》发布后,全市首个体量最大的旧住房拆除重建改造项目,也是黄浦区首个落实“两旧一村”实施意见后的旧住房(小梁薄板结构)成套综合改造(拆除重建)项目。
但在看到自家的最初设计方案后,徐明倩说,“心里凉透了,如从头到脚被浇了一盆冷水。”
原来,住在3楼的徐阿姨家在走廊的最东侧,虽然面积不大,但那扇朝东的窗户却是家里唯一能照进太阳的地方。在最初的设计方案中,因为这幢楼的整体设计和布局考虑,三楼及以下的东侧房间,都改变了开窗方向。因此,徐阿姨家那扇朝东窗户,就变成了朝北向,“虽然增加了厨卫面积,但家里太阳没了,我们不能接受。”
居民的呼声,就是工作的哨声。居民的难事,很快提到了保屯路211弄项目组的议事日程中。在设计单位的“一户一方案”人性化修改下,在社区工作者耐心沟通下,在南房物业工作人员专业解释下,老方家的难题最终破解了。
“真的特别感谢伊拉,我们家现在两扇窗了,朝东朝北都有了。”看到自己的意见被吸收采纳,老方和徐阿姨放下重重顾虑,在最终的方案书上欣然签下了名字。
“今朝,我不仅带来了锦旗,还交上了自家钥匙。”老方说,之前火气有点大、态度也不好,他为此很过意不去。看到经办人、设计师、居委等各方,为自家事反复开会商议,反复推敲打磨,如此用心用情、全心为民,他决定连夜找店去制作了锦旗,以表达心中的感激。“为民工程温暖百姓,心系群众热心服务”,这金闪闪的16个字,其实,就是“保屯路211弄”项目组最真实的写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