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2月7日讯(记者 吴旭光)又一家新材料公司正在对科创板发起冲击。
近日,河北金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金力股份”)科创板IPO已获得了上交所问询。公司拟募资13.1亿元,分别用于湖北金力高性能电池隔膜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作为一家锂电池湿法隔膜企业,金力股份目前有着客户集中度较高,对第一大客户存在依赖的现象。截至2022年6月末,比亚迪贡献公司五成以上收入。
(资料图)
此外,在临近IPO期间,金力股份增资和股权转让行为频繁,大量外部投资者借机突击入股。
上市前业绩突增
金力股份主要从事锂电池湿法隔膜研发、生产和销售,可用于各类锂离子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池,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电动工具、3C电子产品等下游领域。
《科创板日报》记者通过梳理公司上市前的业绩表现发现,比亚迪入股前后对金力股份的业绩波动影响很大。
2020年年末,比亚迪入股前夕,金力股份对其销售收入为172.5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0.79%。而比亚迪入股后的2021年年末,公司对其销售迅速增长至3.51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也上升至50.53%;2022年6月达到3.8亿元和54.97%;
同期各期期末,金力股份扣费净利润也实现扭亏为盈,分别为-1.71亿元、0.60亿元以及1.07亿元,存在对单一大客户重度依赖问题。
“客户集中度较高,符合锂电池隔膜行业特征。”对此,金力股份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主要是公司客户所处行业的集中度较高,金力股份凭借突出的产品研发和丰富的产品品类,获得了客户的批量采购订单。
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由于单一客户在公司的营收中占比过大,在IPO审核进程中,监管部门较为关注企业经营可持续性的问题。”
此外,2019年-2022年6月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分别为 2.45亿元、2.22亿元、2.94亿元和 4.27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 60.06%、49.30%、21.38%和 24.12%,有上升趋势。
“如果公司无法按时向客户收回款项或筹资活动受到限制,公司将面临一定流动性风险。”宋清辉补充道。
实际上,金力股份的不利影响还包括新能源汽车市场政策波动引发的经营风险。
“金力股份的主营业务收入均来自于锂电池湿法隔膜产品,在新能源补贴退坡的大环境下,恐面临不利局面。”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称,补贴退坡意味着整个新能源产业链加速洗牌,动力电池产业链价格将继续承压,导致一些新能源车企不再一味追求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湿法隔膜产品,转向价格成本相对低廉的干法隔膜产品。
47家外部机构突击入股
从股权结构来看,金力股份实控人为袁海朝和袁秀英,两人系夫妻关系且控制公司25.68%的股份。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在金力股份提交IPO申请近1年内(即2021年10月份以来),金力股份完成了3次增资、7次股权转让。参与及受让方包括公司第一大客户比亚迪、保荐机构海通证券、湖北小米、双杰电气、厦门国贸海通等在内的近47家外部投资者,存在突击入股的情况。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这些外部投资者中,济南信创、厦门惠友豪嘉、安徽基石、天津市东金园、北京杰新园 等13家机构成立时间较短,是在2021年9月份之后成立的。也就是说,距离金力股份申请科创板上市不到1年的时间。
其中,成立时间最短的是北京杰新园。该公司2022年5月12日成立,距金力股份发布上市申请不足4个月。
此外,多轮融资之后,金力股份的估值也水涨船高。从2021年10月的17.55亿元跃升至2022年12月的93.38亿元,短短一年左右,公司估值涨了5倍多。
金力股份有何等魅力获得如此多信任?
对此,《科创板日表》记者以投资人的身份致电金力股份证券部,其工作人员表示,一方面说明公司的业务经营情况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另一方面系公司所处新能源赛道未来发展前景较好,受到外部机构投资者的关注。
不过,机构扎堆投资金力股份的背后是公司已处准备上市前期、发行人实施股权激励,且引入比亚迪、海通证券、珠海北汽等部分外部投资人时,签订了众多对赌协议。
例如,既是金力股份第一大客户,也是公司股东的比亚迪,早在2021年10月入股时就与公司实控人袁海朝等签订了对赌协议,包括“优先清算权、整体出售征得同意、反稀释、股权转让限制”等特殊权利条款。截至目前,虽然部分对赌协议已经终止,但若金力股份此次IPO失败,则有关条款将恢复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