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打定了主意要和人们共存,新冠病毒降低了毒性,增强了传染力。在日本、韩国、新加坡陆续开放后,国内各地也开始相继“松绑”防疫政策。各地开放,已成定局。
经济在背负了“清零”成本三年之久后,开放了,会如何呢?开放后,钱又会流向哪里呢?
这个问题,金融市场已经率先给出了答案。
(资料图片)
在各地一声声放开落地后,A股连续出现了上扬的趋势,永辉、东百、三江购物一类的零售企业直冲涨停。看来,大家都相信开放后一定会迎来一波报复性消费,引起一些行业的报复性反弹。
资本市场释放出的乐观情绪,胜过一切争论。而市场的乐观情绪也会在一段时间后传导到实体经济领域。但这样的反弹未必是持久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其他国家的开放经验中,找到佐证。
哪些国家呢?首先排除美国,因为美国早在疫情初期就选择了躺平,他们面对的是阿尔法和德尔塔病毒,而非现在的奥密克戎,所以美国发生的种种状况,并不具备参考价值。
我们可以看看日本、新加坡,这些初期管控较严而后逐步放开的。这些国家的开放分为了三个阶段:混乱期、反弹期、常态期。
放开初期,在经历了长期封控之后,大家还是会有所忌惮,不敢去公共场所消费。甚至进行防御型储备,囤药囤粮,增加储蓄。听着是不是很耳熟,不就是现在疯狂囤药囤口罩的我们吗?
慢慢的,我们就会进入第二个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愿意出门。看那些已经放开的国家,在开放后确实都有一波报复性的消费,比如旅游、餐饮、会展等等。线下经济会变得异常火热,但也就一两个月的事,随后又恢复平静。为什么?因为三年了,大多数老百姓的兜里都不太富裕。
而经济的复苏不正是取决于大家兜里有没有钱吗?真正的新经济热潮还需要等几年,等到一些虚假繁荣的行业泡沫被戳破,才会逐渐复苏。
所以,全面放开,也不能盲目乐观。目前,仍然是全球性的经济疲软期,在这个时期,任何冲动扩张、盲目投资的人可能都要吃上一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