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科技观察】当人们逐渐淡忘百度过去几年因广告等事件引发的诚信危机时,百度教育出现的问题,似乎又引发了人们对百度的担忧。
(相关资料图)
在新浪黑猫投诉平台上,截止11月15日,共有5953条针对百度教育的投诉。投诉关键词是恶意扣费、恶意诱导、未经同意私自扣款等。
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当来自北京的李先生因支付百度教育月费但却无法找到订单信息时,在黑猫投诉平台进行相关搜索,结果发现类似的问题被很多网友集中投诉。
这让李先生对百度教育产生了疑虑。
事情起源几天前,李先生帮助孩子在百度搜索中学生的相关学科内容,当打开相关链接时,直接进入百度教育板块。根据网页提示,如果想进一步获得详细内容需要支付费用,分别为年付/月付/季付。李先生选择了25元的月付。根据网页显示的收款二维码,李先生没有多想,第一时间支付了这笔费用。
但支付结束后,查不到李先生相关的订单记录,用百度二维码扫描登陆,也同样没有任何记录。百度客服询问李先生是否把这笔费用支付到别人的账户,但李先生说,家里的电脑平时只是自己使用,不存在别人在自己的电脑上登陆百度教育。
在李先生看来,如果在百度教育扫码支付,结果为别人的订单买单时,那就更加说明有问题。尤其是看到黑猫投诉有近6000条百度教育的投诉时,李先生对百度教育深感失望。
投诉众多,百度教育把好牌打烂?
提到“百度教育”,即便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百度教育的发展历程始终说不上顺利。
根据官方介绍显示,百度教育是百度旗下专注做教育的知识内容平台,汇集超5亿份内容资源,涵盖试题、作文、课程、字、词、诗、句等内容,能够满足教育用户的各类学习需求。
百度教育囊括了课程、机构、留学、考试、资料等细分分类信息,还为学校、机构提供AI赋能的教育行业解决方案。
可以看出,在网络在线教育这件事上,百度教育依托自己的影响力已经做得很“大”,但它做得好吗?遗憾的是,从用户的反馈上来看,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尽管在2019年之后,百度教育开启了“AI+教育”的全新发展方向,试图将教育与教育消费、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紧密整合在一起,但这样的宏大愿景并没有让用户忽略百度教育的基本使用体验。
而从用户使用体验这一微观维度来看,百度教育在网络上可谓是被诟病良多。在具体的投诉内容上来看,可以发现大量用户集中投诉百度教育存在诱导性消费的情况,低价购买体验后被自动扣款、使用会员未到期的情况下自动续费扣款…如果说个别被扣款的用户可能存在自身不注意的情况,但大量用户针对此问题的投诉,或许说明了百度教育的确在续费告知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一些“试用期没到自动续费扣钱”的投诉,此类互联网平台扣款情况此前曾经被相关监管部门和媒体严厉批评整治过,而百度教育作为一家背靠百度的平台,发生这种情况显然不太应该。
此外,虚假宣传、无法搜题、搜到的与实际不符这类投诉也不少,甚至有用户表示百度教育“没有任何用处”。这说明百度教育在内容、互动体系构建上也存在着问题。作为一个AI赋能的在线教育平台,它可能并没有真正实现让用户满意。
2016年魏泽西事件,将百度推上了风口浪尖受到了口诛笔伐。几年过去了,百度也在不断整改,人们对百度的信任度也逐渐回升,但同时各种小问题不绝于耳。
近年来的百度不断创新转型,通过立足AI,它扭转了一部分负面印象。但是,考虑到百度教育现在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更希望百度教育的创新别走老路,别让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再次坍塌。
百度教育不能因“挣快钱”而给用户挖“坑”
可以看出,尽管目前百度教育并未在内容体系构建、产品体验上获得用户的一致认可,但其还是推出了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刺激用户购买。很多投诉百度教育的用户也都是因为类似购买0.1元体验后才入了自动续费的“坑”。
这种行为不免会让人联想到“挣快钱”而欺骗消费者。事实上,包括百度自己过去无数的经验教训都表明挣快钱等于自掘坟墓。
其实百度一直都想做好教育,并不断完善平台。自从2013年8月百度正式上线课程平台“百度教育”开始,百度为百度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整合布局动作。
2014年高价收购“传课网”、改名为“百度传课”;2015年底以百度传课为核心成立百度教育事业部,号称要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生态平台”;2018年百度传课公告停止;2019年百度上线“百度小课”。似乎过去几年,动荡与调整是百度教育的主旋律。
甚至在2019年5月,百度宣布归属于百度新兴业务事业群组的百度教育事业部直接被撤销,旗下业务被百度各事业群瓜分接管。
从行业看,尽管市场上教育培训被取缔,但实际上需求并未减少。相反,在线教育仍有很多的机会。理论上,百度上凭借资源和搜索优势,能够把百度教育做得更好一些,然而,百度教育却引发了消费者的诸多不满。
尤其是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动扣费,这种现象比没有诚信更可怕。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百度教育或将面临百度曾经的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