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了解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消费者长假期间的真切反馈,聚焦国庆长假消费热点,中国消费者协会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9月30日-10月9日期间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并发布《“十一”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报告显示,今年“十一”假期消费负面敏感信息主要集中在交通、景区、快递和食品消费四个方面。
“一桩难求”引发新能源车“里程焦虑”
案例:10月1日,一位从深圳回湖南的新能源车车主,在耒阳服务区给车充电时,花费了五个多小时的时间。原本八个多小时的路程,最终花了十六个小时。
数据:监测期内,共收集有关“交通”类负面敏感信息739550条。每日负面敏感信息量有波动,日均在7.4万条左右,其中10月7日最多,为94948条。
点评:新能源车增多,服务区排队充电现象增多,新能源车的“里程焦虑”在假日集中出行期间被迅速放大,是应予以关注的新问题。全国高速公路充电桩保有量数以万计,然而,目前还存在因生产标准不统一造成的充电接口不兼容、因管护维修不到位带来的“僵尸桩”,难以从容化解一众车主的囧途尴尬与里程焦虑。无论是充电一小时排队四小时的吐槽、还是两拨人为抢充电桩而大打出手的闹剧,都充分说明现有充电桩虽然满足了“有”的目标设定,却还没有取得布局合理、完善兼容、便捷高效的“好”成绩。
智慧景区“硬投入”与“软实力”不匹配
案例:10月3日,四川稻城亚丁景区大批游客滞留到深夜,无法离开景区,一度集体要求退票。4日景区工作人员证实情况属实,并介绍说当日进入景区游客并未达到上限,而是因为大巴车安排出现问题导致运力不足。
数据:监测期内,共收集与“景区”有关的负面敏感信息479871条。每日舆情信息量变化较平稳,负面敏感信息在10月6日出现峰值,为93071条。
点评:假日期间,“景区”类负面敏感信息在多地出现,主要源于假期出游人流量骤然集中,景区承载能力开始经受流量与舆情的双重考验。智慧景区的本质是“人机互动”,是人与软件、数据、算法的合理分工、通力合作。智慧景区在软硬件的建设上还应考虑得更全面,比如流量预警设计是否兼顾了最大承载量与最优舒适度,比如景区是否有交集少、不对冲、易分流的游览线路,比如应对局部或整体的人流聚集是否有系统化、动态化的措施……智慧景区既要让游客量接近或达到预警阈值时的系统自动提醒更及时更准确,又要在作出停止售检票的决策后进行有温度、有关怀的建议提示。
快递服务提档升级需求迫切
案例:9月30日,网友张媛(化名)发微博称,9月中旬她网购了一个筋膜枪,两天后收到快递时,发现包裹上写有许多不堪入目的侮辱字眼,多次向快递公司投诉此事,均未得到回复。
数据:监测期内,共收集“快递”类负面敏感信息292540条。负面敏感信息在10月3日较多,为63599条。
点评:舆情体现出服务供给“有没有”的目标设定与消费诉求向“好不好”升级的变化趋势不适配。带脏字儿的快递包裹为啥不“洗干净”就能直接送给消费者、“写脏话”的“内鬼”凭啥监控不着、搜索不到、“有”的快递服务何时才能投递“好”感知……舆情中公众对真相和答案的持续追问,本质上是消费者对整个行业服务品质提档升级的迫切渴盼。
网红食品赢人气须守底线
案例:据媒体报道,茶百道更换标签使用过期原材料,宣传鲜果制作但部分产品用果浆替代。
数据:监测期内,共收集有关“食品”类负面敏感信息240967条,9月30日负面敏感信息量较多为61989条,10月1日至9日信息量较平稳,日均2.4万条左右。9月30日“食品”类负面敏感信息集中主要与博主爆料茶百道使用过期原材料有关。
点评:“十一”期间几起食品安全舆情案例的出现尽管有偶发性,但本质上可能还是相关经营者平素食品安全这根弦就绷得不够紧。关注自身经营收益多,关注消费者合法权益少;专注流量聚集转化多,专注品质坚守提升少。应强化对网红食品、流量商家、人气服务的巡查监管。(记者 阎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