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华美食而言,能够增鲜提色、画龙点睛的调味料不可或缺。而对于中国调味料行业来说,更加健康、绿色、美味已成趋势,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正在消费升级中不断细分、扩大。一些在国内市场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一些深耕海外调味料市场的企业也开始布局国内市场,他们都开启了自己的“双循环”之路。
用“订制”打动海外市场
“去年我们营收了23.7亿元,但其中出口只占到2000多万元,所以拓展海外市场是我们下一步的一个重要目标。”四川天味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外贸销售经理陈蓉这样告诉记者。
初遇陈蓉是在不久前的广州秋交会上,彼时,她正忙着向络绎问询的采购商介绍产品和服务。而不小的展台上满满摆着各种调味料:展台左侧是粉蒸肉、辣子鸡丁、水煮肉、鱼香肉丝等家常菜调料包和各种火锅底料;展台正中间是公司旗下品牌好人家的品牌形象代言人邓伦,以及“高端火锅底料连续三年在中国销量领先”的介绍;展台右侧则展示着其另一个旗下品牌大红袍的火锅底料,以及用更加明显的字体写着“海外餐饮调味料订制”的展示牌。
“虽然目前在国内市场公司的‘大头’还是经销商合作,我们有30多万个零售终端,但餐饮订制服务开展五六年以来也已经是一个很重要的业务板块了。下一步拓展海外市场也会从订制服务入手。”陈蓉告诉记者,现在,公司研发的调味料供应国内的张亮麻辣烫、鸡公虾婆、味千拉面、喜家德、留夫鸭、无名缘、盛香亭新式卤面等不少知名餐饮企业。
“我们的初步计划是先供应国外的餐饮端,给当地的餐饮企业提供配料订制服务。”陈蓉坦言,开拓海外市场不能操之过急,消费行为还需要时间来培育。“就像中国消费者偶尔会买一些意大利面自己回家做,但不会天天吃一样,外国人吃中餐也是偶尔吃一顿。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当地的餐饮端打开市场,慢慢过渡到家庭消费端。”
据陈蓉介绍,目前公司国内线有近60款产品,出口线有10多款产品,加拿大、新加坡、日本、韩国是他们的产品销量表现最好的市场,其次还有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在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已经有很多当地人买我们的产品,像越南、老挝、柬埔寨等此前的空白市场也很有潜力,目前我们也在聚焦南美和中东市场。”
不过,培育消费市场也并不简单。陈蓉告诉记者,目前,他们一方面根据当地消费者口味进行相应的配方调整,另一方面利用Tik Tok、脸书、YouTube等海外的短视频平台、社交工具平台扩大海外品牌形象。“比如让外国人使用调味包就简单地做出一顿美味的中餐,其实很多外国人非常乐意尝试新鲜事物,只是缺乏了解的渠道。”
“我们希望能够提高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陈蓉说,现在很多国内的餐饮店,比如海底捞、小肥羊、留一手、张亮麻辣烫等都走出国门,在国外开起火锅店、小吃店。“作为调味料生产企业,我们也希望能够和他们互相配合,共同培育海外市场,提高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美食的接受度。相信随着中国国力的强大,会有更多人对中国美食感兴趣。”
用创新满足国内需求
让我们将视线收回到国内市场,伴随着消费升级的一个明显的现象是,消费新需求、新场景不断涌现,而网络平台、直播等新兴模式也让新品牌们更有机会爆火、更容易锁定特定的消费群体。如珠江桥、德仕利等一批外贸企业开始紧抓机遇,快速布局国内市场。
中山市德仕利食品有限公司业务经理谭丽丽告诉记者,公司主要产品就是中国古法酿制的酱油,开展外贸近二十年,产品远销全球近160个国家和地区。而从去年开始外贸转内销起,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已经和中粮、深粮、易初莲花等大型企业和商超开展了合作,并在广西、湖北等地的超市有了稳定的客户群体。“目前,我们开始着手布局浙江、福建、江西等地的市场。”
如何在短时间内打开国内市场?在谭丽丽看来,一方面要抓住消费需求。“现在人们都很追崇健康。一些市面上的酱油品牌为了给产品增鲜会在其中添加味精、防腐剂,我们的酱油都是古法酿制,在保障原材料的同时,实现零添加、零脂肪、零防腐剂。”
当然,产品的品质也要有保证。“我们的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可达到每毫升1.3克,这在国际都处于很高等级。”谭丽丽说。
酱油的鲜味和营养价值取决于氨基酸态氮含量的高低,一般来说,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酱油的等级就越高,品质也越好。根据我国酿造酱油的标准,氨基酸态氮含量大于或等于每毫升0.8克即为特级。
另一方面就是创新。“我们根据年轻人的喜好特别购买了功夫熊猫的版权并对其进行了形象创新,设计了醒目的logo,推出的酱门宗狮系列产品很受欢迎;与此同时对口味进行了创新,推出了鲍汁耗油、蚝汁豉油等产品。”(记者 刘旭颖)